交易採實價課稅 持有稅亦應重盤檢討

住展房屋網 (2011-08-18)

住展房屋網提供

 

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,上半年台北市土地買賣移轉總金額已逾7千4百億,不但和兩年前(98)全年交易總額幾乎相等(7,845億),以全國來看,此額度更超過一半,且創下近年新高。

房仲業分析指出,出現此一數據趨勢,原因有二。一是今年度公告現值大幅調升,因為官方此數據是根據公告現值計算,而北市今年度土地公告現值調升幅度高達12.08%。第二的因素則是奢侈稅;為了避開此稅,不少土地交易趕在上半年前完成,也促使北市今年上半年土地買賣移轉總額大幅增加。

坦白說,這不是什麼驚人消息;台北市土地最貴、交易最頻繁,眾人皆知。北市建設『集三千寵愛於一身』,業者推案可用題材最豐,看看現在北市市中心新推案,幾乎不分產品,開價百萬一坪已經算是基本值。

但真正『恐怖』的是,按某房仲說法,按實際交易價格計算,保守估計,北市上半年土地交易額度可能突破兩兆;因為平均來看,北市土地實際交易價格仍比公告現值至少高五成以上,超精華地段如大安區,甚至可能是倍數。

這個說法反映了一項事實,那就是,做為土地交易稅基之公告現值確實過低,大台北尤其如此。因為落差太大,因此交易根本無法真正量能課稅。不僅如此,即便沒有交易,養地條件也極為『肥沃』,因為持有(土地)稅基之公告地價更低。無怪乎幾年前曾轟動一時的信義聯勤基地,至今還沒有真正開發的動作;現持有者來說,持有成本非常低,順著近年資金行情,放著養胖、養貴。

昨日國內財經學者劉大中逝世36週年紀念演講會中,多位財稅學者的建言。劉博士對於稅賦改革的看法,放到今日依然歷歷在目;但與會學者卻仍有『避重就輕』之嫌,因為他們僅呼籲針對交易行為實價課稅,對持有行為的課稅則未提及。

市場價量變化和供需法之所以會脫鉤,除了交易所得未按實價課徵,另一個因素就是持有成本過低,但因為持有成本變動牽涉到全台灣800萬戶所有權人,稅制變動更須謹慎規劃,朝向稅賦符合社會公平的目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尚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