議價空間大或小 將由買賣方及市場供需而定!

住展房屋網 (2012-02-14)

住展房屋網提供

 

年初總統大選結束後,造成房市觀望之政策因素消退;不過由於冒出興富發宣稱大降價事件,使得消費者的價格認知,和賣方希望售價仍難拉近。這正是近月房市人氣回升,但成交量仍不成比例的核心因素。只不過,根據住展企研室觀察,現階段預推新案開價還是一高過一個,現階段宣稱降價者,也是下修牌價為主,成交鬆動極小,最多是『有誠意者可再談』,且是舊案(出清餘屋情況)居多。

只不過,無論基於看好中長線,或箭在弦上、不得不發,總之,第一、二季前後,新供給量仍將大量冒出,大概只有新竹地區新案會再延宕(至第三季前後)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上週北市代銷公會理事長王明成公開提出「未來(台北)房市進入『貨真價實』時代,議價空間將非常小」之說法,就有相當程度預設目的存在。

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,理事長此番說詞,不排除替即將爆發的供給大量銷售打預防針,因為現階段買賣兩邊價格認知差距仍然不小,房仲業最新統計更指出,除新竹及高雄市外,選後委賣方開價甚至不降反升,如果情況繼續如此發展下去,329檔案量齊發,反而將是供需失調,價格修正壓力大增的開端。

所謂議價空間大幅縮小,目前業者的說詞是實價登錄制度使然。不過,即便7月新制(可望)上路,在資料累積有限之短期內,價格(訂定)仍將操弄在業者手上,消費者還是處在資訊不對稱的弱勢地位。據此住展企研室認為,消費者仍會質疑業者開價『合理度』,議價空間也不會是業者說了算,而將因人(買賣兩方)、因地(區位及供需)而異。說得更白些,就是市場(供需)機制決定議價空間。

誠如業者所言,因為奢侈稅打壓,短線炒作、追高(價格)者退場,則房價最後應會回歸基本面供需決定。而如果剩下的相對理性自用消費者,仍質疑業者所開的『誠意價』,心中自有認知合理行情,則即便業者高喊殺價空間大縮,也只是一廂情願,消費者還是會劈頭大砍好幾成再講。

中長期而言,如經濟面好轉、稅制改革有成,庶民大眾購買力提升,則對房價之認知或負擔力自然提升,業者就不必擔心有行無市;反之,如果貧富差距現象無法改善,經濟發展成果仍不能全民共享,庶民生活依然苦哈哈,則買房將成為優先延後的消費計畫,甚至打消的念頭,這時即便業者口口聲聲說不二價,最後基於供給大過需求,餘屋賣壓產生資金缺口之狀況,業者還是得要讓價,無論是再下修開價或成交底價。

持平論之,住展企研室認為,過去拿開價先殺一、兩成的時代終會過去;因為七月實價登錄制度可望上路,消費者將有過往資料可參考,則無論是牌價或成交底價,都必須貼近市場行情,才有順銷的機會,此乃議價空間縮小的理想狀態。不過先決條件是,累積資料夠多且時間夠久,產生價格趨勢或脈絡;更重要的更在於(按現行法令規定),業者從實登錄實際交易價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尚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